昨日,市委、市政府決定啟動城區治堵工程第一批重點建設項目,共涉及6個項目。包括二環五四路口改造、華林高架跨站東路工程、尤溪洲北橋頭互通立交改造、西嶺互通及連接線工程、江厝西路延伸段和浦上大道(閩江大道—金洲南路)改造。
二環五四路口改造:增設左轉右轉匝道
現狀:二環五四路口呈現“12小時交通高峰”。
改造后:將疏通二環左轉出城往三環方向、三環進城左轉車流。(效果圖)
為何改造:
二環五四路口承擔大量進出城交通?,F狀的思兒亭高架橋建于2008年,為東西向雙向4車道。隨著交通量急劇增長,五四路進出城方向、二環左轉出城往三環方向(由西往北)和三環進城左轉至二環往金雞山隧道方向(由北往東)的交通量最大。目前該交叉口呈現“12小時交通高峰”,已成為市內第一堵點。
如何治堵:
不拆現狀的思兒亭高架橋,將其改造成部分互通立交,增設2條左轉匝道和1條右轉匝道,疏通二環左轉出城往三環方向、三環進城左轉至二環往金雞山隧道方向和二環金雞山方向右轉出城往三環方向的交通流。
完成時間:
本月20日前完成項目建議書批復;2017年1月20日前完成工程招投標;2017年12月31日前建成通車。
尤溪洲北橋頭互通立交改造:非機動車、行人與機動車完全分離
現狀:非機動車與機動車混行,險象環生。
改造后:實現非機動車、行人與機動車完全分離。(效果圖) |
為何改造:
尤溪洲大橋北橋頭立交目前為部分互通式立交,僅設置2條右轉匝道與江濱西大道相連。但目前其轉向交通不暢,江濱西大道(三縣洲大橋方向來的車流)無法直接左轉上尤溪洲大橋,尤溪洲大橋北橋頭(金山方向來的車流)無法直接左轉至江濱西大道,均要通過西二環與工業路交叉口掉頭來實現左轉,加劇西二環與工業路交叉口交通壓力;此外,非機動車與行人通過北橋頭存在安全隱患,兩側非機動車均通過現狀右轉匝道下至江濱西大道,直接通過匝道口再橫跨江濱西大道,多向車輛交匯,交通事故頻發。
如何治堵:
增設2條左轉匝道聯系江濱西大道,解決江濱西大道(三縣洲大橋方向來的車流)左轉上尤溪洲大橋、尤溪洲大橋北橋頭(金山方向來的車流)左轉至江濱西大道的交通流;增設3座非機動車與人行橋及2座堤頂坡道,方便行人與非機動車過江,實現非機動車、行人與機動車完全分離,同時消除安全隱患。
完成時間:
本月31日前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批;2017年1月15日前完成工程招投標及交地;2017年12月31日前建成通車。
江厝西路延伸段:銅盤片區增設一條東西向通道
現狀:江厝西路是銅盤片區與外界聯系的唯一東西向通道。
改造后:銅盤片區增設一條東西向通道,讓北二環和北三環部分車流有效分流。(效果圖) |
為何改造:
江厝西路是銅盤片區與外界聯系的唯一東西向通道。目前該片區進出交通主要由南北走向的銅盤路接二環承擔。隨著西嶺互通的建設,銅盤路將成為二環與三環的連接線,但現在交通高峰期間,銅盤路與二環交叉口仍存在交通擁堵。目前,江厝西路一期工程已建成通車。
如何治堵:
該工程西起銅盤路,東至江厝西路一期工程,全長約927米,雙向4車道,將設隧洞下穿五鳳山等,在省直屏西住宅小區路段過渡為地面道路,終點與江厝西路一期工程銜接。建成后銅盤片區將增設一條東西向通道,讓北二環和北三環部分車流有效分流,緩解銅盤路的交通壓力。
完成時間:
2017年1月20日前完成拆遷交地;2月15日前主體工程進場施工;2018年9月30日前建成通車。
浦上大道(閩江大道—金洲南路)改造:主輔路分離過境交通與周邊商業
為何改造:
浦上大道是我市主干路網放射線,既承擔高新區、南嶼組團與城區的交通聯系,又承擔金山和鼓樓臺江片區的交通聯系。雖為雙向6車道,但信號燈路口密集,通行能力有限;周邊密集的大型商業綜合體自身的道路微循環沒有發揮,不少綜合體出入口均設在浦上大道,造成擁堵;道路功能受商業影響,比如人行道停放非機動車,非機動車道停機動車,慢行交通受到嚴重影響。
如何治堵:
浦上大道兩側拓寬新建2車道輔路,過境交通從主路通行,商業交通從輔路通行,主輔路通過出入口聯系,減少過境交通與商業交通的干擾;拓寬浦上大道與金洲南路交叉口,解決該交叉口交通延誤大,通行不足等問題;在萬達、紅星商業地塊間新建3座橋梁,優化綜合體出入交通,解決目前因綜合體車位不足,車輛滯留引起的交通擁堵;計劃修建亭頭路,完善綜合體周邊路網。
完成時間:
11月15日前完成施工圖設計;2017年2月10日前完成工程招投標;2017年2月15日前主體工程進場施工;2017年9月30日前建成通車。
華林高架跨站東路工程:改建新建部分高架橋段
為何改造:
站東路東半幅目前已建成通車,與北二環交叉口為平交路口。隨著五四北新店片區居民逐漸增多,站東路作為該片區與中心城區的聯系通道功能日益突出,且站東路擬往南延伸至六一路,右進右出的平交路口形式不能滿足遠期市民的出行需要。
如何治堵:
將該平交路口改造為分離式立交,斗門高架延長至站東路交叉口,跨過站東路,解決站東路與二環路的轉向交通及進出城交通。為滿足新建高架橋的縱坡設計標準,需拆除斗門高架橋180米,改建及新建高架橋560米。
完成時間:
12月10日前完成征遷交地;2017年1月20日前完成工程招投標;2017年2月15日前主體工程進場施工;2017年12月31日前建成通車。
西嶺互通及連接線工程:4個隧道穿越馬鞍山
現狀:西北部因出入城交通會出現經常性區域擁堵。
改造后:4個隧道穿越馬鞍山,為西北片區新增一條連接二環、三環的通道。(效果圖) |
為何改造:
目前,我市西北部對外通道過分依賴洪甘公路,且西北部因出入城交通會出現經常性區域擁堵。該工程的建設是我市對外交通系統建設的重要一環,將成為城區西北部重要對外通道,提升二環與三環的快速疏散功能。
如何治堵:
工程起于軟件大道水木菁華西側交叉口,由南向北延伸,主路和地面輔路設4個隧道穿越馬鞍山,分別與繞城高速公路西嶺互通預留匝道和三環輔路銜接,建成后將為西北片區新增一條連接二環、三環的通道,有效減輕福飛路和五四路的交通壓力。
完成時間:
目前,工程北端洞口已開挖,輔道左線暗洞已開挖掘進49米。11月30日前完成涉及鐵路、繞城高速用地協議并交地;2017年1月20日前完成剩余拆遷交地;2018年3月31日前隧道貫通;2018年9月30日前建成通車。